“舌尖”之外,粮食上桌前的损失不容忽视!
从田间到餐桌,生产、流通、储存、加工都可能造成损失
“舌尖”之外,粮食上桌前的损失不容忽视!
本报讯(记者李国 通讯员刘旭辉)“舌尖”上的浪费最近引发舆论关注,但是统计显示,在上桌前,粮食在储存、运输和加工环节都可能造成损失,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。
重庆綦江区的陈林海与别人合作成立家庭农场,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小麦。“每年收成不错,平均亩产1000多斤。”他说,“机械化收割省时省力,但还是有一些浪费,挺心疼的。”由于秸秆倒伏、地块高低不平、收割机来回擦碰,一亩地大概损失30斤左右的粮食。
重庆城口县高观镇复兴村种粮大户王连坤的作物主要靠人工收割,农忙时节最多时要请20多名工人。他说:“大家一镰镰地割,虽然慢,但基本上不会落下麦穗稻穗,没人舍得丢弃。”可是粮食熟透后,人工收割、堆垛时可能会脱粒,直接掉到地上,造成浪费。收割后晒在场院或者公路上,风吹日晒也会造成损失。
粮食收割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存。据国家粮食局此前的抽样调查,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,平均约为10.2%;其次为西北地区,约8.8%;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分别约为7.4%和5%。农户储粮损失中,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严重,其根本原因是储粮设施简陋,储粮条件差,缺乏科学技术。
对此,国家粮食部门推广粮情检测、横向通风、充氮气调和环流冷却等储粮新技术,全面修复“危仓老库”,加强东北地区等主产区新建仓容建设……截至目前,共新建仓容约1450亿斤,维修改造“危仓老库”仓容约2460亿斤。截至去年底,各地粮食部门在全国为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,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%,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。
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认为,实践中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,必须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间地头、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。要突出地方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,全面加强粮食生产、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,涵盖生产、流通、消费等各环节。
相关文章:
- [ 聚焦 ]2895个、60.8%……数说我国“十四五”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
- [ 聚焦 ]加大用车安全保障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两项国家标准
- [ 聚焦 ]我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.97万亿元 同比增长3.4%
- [ 聚焦 ]生态环境部: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
- [ 聚焦 ]4.6亿人次、1282亿件、1700万个,上升、增长!数说中国经济向“新”向好
- [ 聚焦 ]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.6亿人次 同比上升14.9%
- [ 聚焦 ]中国对东盟贸易活力十足:连续18个月增长 自贸区3.0版再拓新空间
- [ 聚焦 ]今年前8个月中国区域外贸稳步提升 民营企业活力“高”涨
- [ 聚焦 ]国家文物局:进一步加强考古遗址公园管理
- [ 聚焦 ]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“医”靠
相关推荐:
- [ 聚焦 ]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
- [ 聚焦 ]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
- [ 聚焦 ]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?习近平强调“五个牢牢把握”
- [ 聚焦 ]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
- [ 聚焦 ]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
- [ 聚焦 ]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
- [ 聚焦 ]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——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- [ 聚焦 ]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
- [ 聚焦 ]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——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
- [ 聚焦 ]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