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玛拉珍家的新房子和好日子
沿着扎杂村党员群众服务活动中心门口宽阔的大路一直向前走,看到大气的文化广场左转,不一会,就来到了白玛拉珍现在的家。这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庭院,两层楼,漂亮得很。
白玛拉珍家乔迁不久,今年6月份才从山上搬下来。像她家这样刚刚搬进新家的,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共有169户。他们都是扎杂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受益者。
今年44岁的白玛拉珍,家里有7口人。她的丈夫和女婿都是在山上放牧的牧民。大女儿在拉萨做小生意,小女儿是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的大学生,平时都不在家。日常陪着白玛拉珍的,是两个可爱的孩子——她的外孙子和外孙女。
当初,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设计的时候,7人及以上户型的房屋设计成了两种模式:一种是独门独栋,另一种则是两家连栋,称为“双拼”。是搬进独栋还是“双拼”,完全取决于手气——由抽签决定。白玛拉珍家抽到的,就是独栋。
掀开门帘进屋,左手边是客厅。吊灯和四周围绕一圈的小筒灯,照得屋里亮堂堂。各种家具都是新添置的,一应俱全。提到过去居住的房子,白玛拉珍说:“之前的房子不好,只有三间房,全家人都挤在一个房间里睡,厨房也是这间屋子。”
白玛拉珍家的客厅。新华网 董静雪摄
白玛拉珍在家中。新华网 董静雪摄
这当然不只是白玛拉珍家一家的情况。“高、密、脏、乱、差”,是扎杂村村民对过去村子的评价。过去,大家都居住在北部山顶上,坡陡、路窄、弯多,房屋凌乱密集,交通也不方便,车辆都没法开进村子。
2018年,扎杂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,村委会给大家细致介绍政策。听说有这样的好政策,白玛拉珍特别愿意搬。如今,她家的居住条件大变了样,房子有大大小小好几个房间。根据扎杂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安排,搬进这样的新家,每户只需自筹房屋建设总投资的一小部分。
白玛拉珍在家中。新华网 董静雪摄
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仅在资金上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,细节上想得也周到。在白玛拉珍家的院子里,我们看到了非常特殊的厕所形式:水旱共用。
原来,工程建设初期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水厕。但是,扎杂村属于高原牧区,平均海拔4600米。很多群众反映,冬天太冷水管冻裂,水厕便无法使用。于是,经过充分调研,设计人员与相关部门、农牧民群众代表和项目施工单位重新商讨制定厕所设计方案,最终确定采用水旱共用的处理方式:每年4月至10月中旬,优先使用水厕;10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,可使用旱厕。
住在宽敞舒适的新家,白玛拉珍打心眼里高兴。二楼的一个小房间还没来得及装修,白玛拉珍告诉我们,装好之后打算给外孙子和外孙女两个孩子住。说这话的时候,她满眼笑意。
白玛拉珍家二楼的阳光棚。新华网 董静雪摄
好日子是什么模样?答案就藏在那些由衷的笑容里。
下一篇: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
上一篇:超七成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|
相关文章:
- [ 聚焦 ]加大用车安全保障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两项国家标准
- [ 聚焦 ]我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.97万亿元 同比增长3.4%
- [ 聚焦 ]生态环境部: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
- [ 聚焦 ]4.6亿人次、1282亿件、1700万个,上升、增长!数说中国经济向“新”向好
- [ 聚焦 ]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.6亿人次 同比上升14.9%
- [ 聚焦 ]中国对东盟贸易活力十足:连续18个月增长 自贸区3.0版再拓新空间
- [ 聚焦 ]今年前8个月中国区域外贸稳步提升 民营企业活力“高”涨
- [ 聚焦 ]国家文物局:进一步加强考古遗址公园管理
- [ 聚焦 ]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“医”靠
- [ 聚焦 ]50万件、全球第一 “硬核”数据勾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“发展轨迹”
相关推荐:
- [ 聚焦 ]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
- [ 聚焦 ]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
- [ 聚焦 ]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?习近平强调“五个牢牢把握”
- [ 聚焦 ]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
- [ 聚焦 ]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
- [ 聚焦 ]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
- [ 聚焦 ]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——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- [ 聚焦 ]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
- [ 聚焦 ]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——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
- [ 聚焦 ]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